
[全部术语] [铜业术语]
术语内容
- 泛金
- 古铜器在锈蚀之后,或在收藏时被污染,器表面上泛出金黄色,仿佛是鎏上一层金,古董行称这种现象叫返铜或泛金。
- 野造
- 有的古铜器铸造工艺比较粗糙,花纹也不够精细,一般是出自手艺不高的民间工匠之手,古董行称这类作品为野造。
- 洗过澡
- 指有些传世的青铜器,表面被油污侵蚀过分严重。有一些老艺人便用醋酸等溶液清洗,经过清洗后的器物表面,光亮一色,比较好看。但失去了原有的自然锈蚀的风貌,行家将此类器物称为洗过澡。
- 枣皮红
- 古铜器埋藏很久,器表和底子受到土壤锈蚀的影响,表面和底子呈现枣皮红。河南安阳一带出土的古铜器都带有枣皮红的特征。枣皮红也是仿古铜器做旧的一种装饰风格。
- 水银沁
- 因为古铜器埋藏很久,受到土壤修饰的影响,铜器的表面和底子呈现水银色,银白光亮,故名水银沁,也是仿古铜器做旧的一种装饰风格。
- 绿漆古
- 因为古铜器埋藏很久,铜器的表面和底子受到土壤锈蚀的影响,呈现绿漆色,亮晶晶的,故名绿漆古,也是仿古铜器做旧的一种风格。
- 黑漆古
- 古铜器埋藏很久,器表和底子受到土壤锈蚀的影响,表面和底子呈现黑漆色亮晶晶的,故名黑漆古,也是仿古铜器做旧的一种装饰风格。
- 脏坑
- 指新出土的一种古铜器,表面附有杂质,是既不美观也不容易去除的恶绣。
- 水坑
- 指新出土的一种古铜器,由于埋藏环境较差(化学污染),器表腐蚀比较严重,不仅表面有积锈,而且锈下凹凸不平,有的还有膨裂。发酵膨裂严重的叫“发坑”或“脱胎”,轻者叫“半发坑”“半脱胎”。常见于湖南,湖北,安徽,江西等地区出土的青铜器。因为当地是含铁量较高的酸性红土壤,又多雨潮湿,对铜的锈蚀作用更为强烈。铜器的色泽却不相同,安徽出土的的脱胎青铜器,有的呈灰绿色或灰色,湖北出土的脱胎青铜器,没有湖南的那样嫩绿。当然,同一个地区出土的脱胎青铜器,色泽也不会绝对一致。
- 熟坑
- 指传世的或出土很久的古铜器,由于经常玩赏,铜器表面凸起的部位被手摩挲呈现出光亮熟的状态;还有一些是新出土的铜器有意上蜡擦光,充传世品,都称为熟坑。
- 生坑
- 指新出土的古铜器,或者是出土虽有几年,器物还保持着新出土时的状态,表面还没有被灰尘,油污等污染,并且也没有做过任何人工处理。
- 固溶处理和人工时效(完全热处理)
- 在固溶热处理后进行沉淀热处理(人工时效)
- 人工时效(沉淀热处理)
- 在高于室温的温度下,可溶组分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使合金强化的处理。
- 棒
- 沿整个长度方向上具有均一的横截面,以直状供应的实心加工产品。直径等于和小于12mm的拉制棒亦可成卷供应。横截面形状有:圆形、椭圆形、正方形、矩形、等边三角形和正多边形
- 加工产品
- 用热、冷塑性变形方法如挤压、锻造、轧制或拉伸(可单独采用或联合采用)所获得的产品的统称。加工产品可分为:棒材、线材、管材、型材、板材、带材、箔材、铅件等。